新賽道 全市唯一的醫療器械產業園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羅蘭貝格分析報告預計,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9582億元,近7年復合增長率約17.5%,已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從2021年底的《“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到《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從《“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到《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我國正加快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醫療器械產業正成為新賽道,廣東、山東等地均出臺了千億級產業發展規劃。在此背景下,重慶醫療器械產業園謀動而生。
據悉,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園位于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醫療資源富集,由西計工業園區、萊福醫療產業園、通盛工業園、天海星工業園、東本工業園、迎龍科創港,以及重慶高鐵東站產業布局區(拓展區)等產業群落組成?,F有可用建筑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以持有人為特色的醫療器械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重慶醫療器械產業園是重慶市經信委批準成立的全市唯一的綜合性醫療器械產業園區,目前已入駐醫療器械制造研發企業40余戶,將成為重慶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主陣地和西部地區重要的醫療器械研發智造基地。
新動能 聚鏈成群重構產業生態
順勢而為、聚鏈成群,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園聚集全市70%以上的醫藥商業企業和60%的醫藥商業業務,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和良好的產業生態。南岸區、重慶經開區力爭2025年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助力重慶打造全國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
重慶市政協常委、市總商會副會長、重慶萊福醫療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建忠表示,生物醫藥和高附加值醫療器械不但是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更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產替代大潮勢不可擋。
付建忠通過走訪調研發現,近年來,中國不少自主品牌生物醫藥和高附加值醫療器械 ,雖然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但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然而這兩方面產業科技創新,存在投資時間長、試錯率高、投資回報慢的特點,企業在平衡短期收益與科技創新長期回報時,難免底氣不足、信心不夠。
在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園,醫療器械產業各個環節被徹底打通,產業生態被重構并優化:
依托重醫附二院16個醫療器械臨床組,產品臨床申報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即可開展臨床試驗,解決了研發企業臨床試驗的一大“心病”。
通過重慶炬新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平臺,實現了產品研發轉化、質量檢測、注冊申報、代工生產及售后等一系列服務,其中Ⅱ類醫療器械申報注冊周期較周邊地區縮短半年左右。這樣一來,具有單一能力的企業和機構,都能參與到從研發到投向市場的醫療器械全產業鏈中來。
據了解,在《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加快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持有人企業聚集發展若干辦法》支持下,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園已經初步建成以醫療器械注冊持有人為特色,集研發持牌、智能制造、市場拓展、售后服務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
臨床服務快捷,綜合服務體系健全,產業政策支撐有力,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園正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引領下,按照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建設成為重慶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平臺之一。
6月9日,重慶市政協教科衛體委醫衛組委員圍繞“醫藥產業創新”到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園開展實地調研。委員們積極為園區建言獻策,要找定位、抓質量、促營銷,爭做“國產之光”,為打造大健康產業核心增長極提質賦能。